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如下:
1. 观测点布置原则:
1.1 沿隧道轴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观测点,距离应根据隧道规模、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
1.2 在隧道进出口、洞口附近、隧道穿越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公路、铁路等敏感区域,应设置观测点。
1.3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隧道地表,避免在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造成观测误差。
2. 观测点布置要求:
2.1 观测点应选择在稳定的地面上,避免在易受地下水、地表水、风化等影响的地段。
2.2 观测点应避开施工、交通、绿化等干扰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3 观测点应便于观测和记录,尽量选择易于到达、便于观察的位置。
2.4 观测点应具备良好的标识,以便于后续的观测和管理。
3. 观测点数量要求:
3.1 观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规模、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10个。
3.2 在隧道进出口、洞口附近、隧道穿越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公路、铁路等敏感区域,应适当增加观测点数量。
4. 观测点间距要求:
4.1 观测点间距应根据隧道规模、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50m。
4.2 在隧道进出口、洞口附近、隧道穿越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公路、铁路等敏感区域,应适当减小观测点间距。
5. 观测点埋设要求:
5.1 观测点埋设应确保观测精度,避免因埋设不当造成观测误差。
5.2 观测点埋设后,应进行校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5.3 观测点埋设后,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观测点受到破坏。
6. 观测周期要求:
6.1 观测周期应根据隧道施工进度、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6.2 初期观测周期一般为每周观测一次,中期观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后期观测周期可进一步延长。
7. 观测数据记录要求:
7.1 观测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编号、观测数据等。
7.2 观测数据应定期整理、分析,为隧道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应综合考虑隧道规模、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