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是中国公民身份的法定唯一标识,它由18位数字组成,每一位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1. 前1位(第1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例如:1代表北京市,2代表天津市,31代表上海市,33代表江苏省等。
2. 前2位(第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下面的行政区划代码。
例如:31代表上海市,33代表江苏省。
3. 前6位(第3-8位):表示县(市、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例如:310101代表上海市黄浦区。
4. 第7-14位(第9-16位):表示出生年月日,格式为YYYYMMDD。
例如:19900101代表1990年1月1日出生。
5. 第15位(第17位):表示性别,奇数代表男性,偶数代表女性。
例如: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
6. 第16位(第18位):表示顺序码,用于区分同一地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7. 第17位(第19位):校验码,用于校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涉及到模11除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将身份证号码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对应的系数(从左至右依次为:7、9、10、5、8、4、2、1、6、3、7、9、10、5、8、4、2)。
将上述乘积相加。
将相加后的和除以11,得到余数。
根据余数,通过查表得到对应的校验码,即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
校验码对应的数字如下:
余数0:1
余数1:0
余数2:X
余数3:9
余数4:8
余数5:7
余数6:6
余数7:5
余数8:4
余数9:3
余数10:2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确保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