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弓,也称为集电弓,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用来从架空电缆获取电能的装置。以下是受电弓的发展史:
1. 早期尝试(19世纪):
19世纪,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兴起,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方式从架空电缆获取电能。
1834年,英国工程师威廉·斯特金(William Sturgeon)发明了一种电磁铁,可以用来从架空电缆中获取电能。
2. 受电弓的诞生(19世纪末):
1881年,德国工程师海因里希·施特劳斯(Heinrich Strous)发明了第一台受电弓。
受电弓的原理是利用弓头与架空电缆接触,通过摩擦产生电流。
3. 改进与发展(20世纪初):
1900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布劳恩(Karl Braun)发明了弹簧式受电弓,提高了受电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903年,英国工程师威廉·哈里斯(William Harris)发明了自动调节式受电弓,进一步提高了受电弓的适应性。
4. 现代受电弓(20世纪中后期):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受电弓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1960年代,德国西门子公司发明了碳滑板式受电弓,提高了受电弓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
1970年代,日本东芝公司发明了碳化硅(SiC)受电弓,进一步提高了受电弓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
5.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受电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受电弓可能会采用新型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进一步提高其导电性能和耐磨性。
智能化、自动化、轻量化等也将成为受电弓发展的趋势。
受电弓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在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不懈探索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受电弓技术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轨道交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