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分配法是结构力学中用于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的一种方法。在理解固定状态和放松状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固定状态:
在固定状态下,结构的所有约束(如固定支座、铰接支座等)都被视为完全约束,即结构不能发生任何位移。
在这种状态下,结构内部的所有杆件和节点都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变形和内力。
固定状态下的结构内力分布是确定的,可以通过静力平衡方程求解。
2. 放松状态:
放松状态是指将结构中的某些约束部分或全部解除,使得结构可以发生变形。
在放松状态下,结构中的一些杆件和节点可能发生位移,从而产生内力。
放松状态下的结构内力分布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力矩分配法进行求解。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固定状态下的力矩分配:
1. 建立结构的基本静力平衡方程。
2. 确定结构中所有杆件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3. 将结构中的杆件分为受拉和受压两种类型,并计算它们的内力。
放松状态下的力矩分配:
1. 将结构中的某些约束部分或全部解除,使得结构可以发生变形。
2. 计算由于约束解除而产生的位移和内力。
3. 根据位移和内力,重新分配杆件的内力。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结构达到平衡状态。
总结来说,固定状态和放松状态是力矩分配法中两种不同的结构状态。固定状态下,结构内力分布是确定的,而放松状态下,结构内力分布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力矩分配法进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