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描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 AS Curve)主要描述了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如何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的简要步骤:
1. 理解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描绘了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通常呈水平状,意味着经济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可以无限增加产出。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表示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
2. 引入工资和价格:
在总供给曲线的基础上,引入工资和价格因素。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可能存在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会立即随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以下时,企业会面临劳动力过剩,从而降低工资水平,这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3. 引入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这可以通过工资和价格粘性来解释。如果工资和价格存在粘性,那么当经济从低产出水平向潜在产出水平移动时,工资和价格不会立即调整,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4. 推导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意味着经济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出。
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工资水平不会立即下降,这导致实际工资(名义工资除以价格水平)下降。
实际工资下降意味着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雇佣劳动力,从而降低失业率。
因此,当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时,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从而形成菲利普斯曲线上的点。
5.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工资和价格粘性消失,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表示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
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反向关系,因为经济已经处于潜在产出水平。
总结:通过引入工资和价格粘性,可以将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联系起来,从而解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