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舒尔茨提出,后来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进一步发展。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供给的增加能够刺激需求,从而创造新的需求。
具体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当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时,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增多,这可能会降低商品的价格。价格下降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从而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2. 创新与需求:在创新驱动型经济中,供给的增加往往伴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或现有产品的改进。这种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因为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可能会超过原有产品的供给。
3. 投资与需求: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会进行投资。投资增加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加供给。同时,投资也会带动就业,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4. 市场预期: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供给的预期也会影响当前的需求。例如,如果市场预期未来某种商品将供不应求,消费者可能会提前购买,从而增加当前的需求。
5. 经济循环:供给创造需求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经济循环。供给的增加带动需求,需求的增加又刺激供给,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这个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需求下降,例如当市场上商品过剩时。供给创造需求的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市场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