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之所以被称为“端午粽”,是因为这种食品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在战国时期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相传在那天,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关于粽子的由来,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便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其他填充物,投入江中,这就是最初的粽子。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并与端午节紧密相连。
端午节吃粽子,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屈原,另一方面也寓意着驱邪避疫、祈求平安。因此,粽子被称作“端午粽”,既体现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彰显了它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