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结构复杂度分类:
简单PLD:如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可编程阵列逻辑(PAL)、通用阵列逻辑(GAL)等。
复杂PLD: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2. 按编程方式分类:
一次性可编程PLD:如掩模可编程逻辑器件(MPLD),一旦编程完成,就不能更改。
可多次编程PLD:如基于SRAM的FPGA、基于反熔丝的CPLD等。
3. 按逻辑功能分类:
组合逻辑PLD:主要用于实现组合逻辑功能。
时序逻辑PLD:主要用于实现时序逻辑功能,如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
混合逻辑PLD:同时包含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功能。
4. 按设计方法分类:
硬件描述语言(HDL)编程:如VHDL、Verilog等。
原理图编程:通过图形化的原理图来设计电路。
5. 按应用领域分类:
通用型PLD:适用于各种通用场合。
专用型PLD:针对特定应用领域设计,如通信、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
6. 按器件技术分类:
基于SRAM的FPGA:利用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作为基本逻辑单元,可多次编程。
基于反熔丝的CPLD:利用反熔丝技术实现逻辑单元,编程后不可更改。
基于Flash的PLD:利用闪存技术实现逻辑单元,可多次编程。
这些分类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理解和分类,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应用需求的P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