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中班数学活动——海边的遮阳伞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了解遮阳伞的基本特征,知道遮阳伞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学会比较、分类。
活动准备:
1. 遮阳伞若干(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2. 彩色卡片若干
3. 白板或大纸
4. 粉笔或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如“小手变变变”,活跃气氛。
2.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与“伞”相关的词语,如雨伞、遮阳伞等。
二、主题活动
1. 教师出示遮阳伞,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遮阳伞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教师将遮阳伞分类,如按颜色、大小进行分类,让幼儿观察并参与分类。
3. 教师将彩色卡片贴在白板或大纸上,代表不同的遮阳伞,让幼儿根据遮阳伞的特征,将对应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三、操作活动
1. 教师分发遮阳伞,让幼儿自由操作,如搭建遮阳伞、比较遮阳伞的大小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遮阳伞的大小、颜色等。
四、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遮阳伞的基本特征。
2.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活动延伸: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遮阳伞。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海边游客,使用遮阳伞。
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遮阳伞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