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众我寡”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敌人众多,我方人数较少的情况。它强调了在战争中,兵力的对比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智谋和策略的运用。以下是其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军之情,可以千日而不用,敌军之志,可以一日而夺也。是故敌强我弱,则避之;敌弱我强,则攻之。此兵家之常,不可变也。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体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