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在二战后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这是由于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所决定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占领。苏联占领的区域后来成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的区域则成为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东柏林位于苏联占领区的中心,而西柏林则被包围在苏联占领区内部,实际上成为一个孤立的飞地。这是因为苏联希望对西柏林实施封锁,以此来对西德施加压力。这种封锁状态从1948年开始,持续了将近一年,这一事件被称为“柏林封锁”。
由于西柏林被苏联封锁,无法通过地面和空中与西德相连,因此它实际上成为了西德的“首都”,尽管西德的政治中心在波恩。为了维持西柏林的供应和居民的生活,西方国家通过空运(著名的“柏林空中桥梁”)向西柏林运送必需品。
直到1961年,苏联和东德政府建造了柏林墙,将东柏林和西柏林完全分开,西柏林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尽管它仍然在地理上被东德所包围。因此,尽管柏林在历史上属于东德,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形成了“西柏林”这一特殊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