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本人并没有创作诗歌,而是以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为己任。他的思想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而关于诗歌,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的名言,强调诗歌在语言表达和修养中的重要性。
关于孔子的“诗全集”,实际上并不存在。孔子所教授的诗歌主要来自《诗经》,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以下是《诗经》中的一些著名篇章:
1. 《关雎》
2. 《蒹葭》
3. 《桃夭》
4. 《黍离》
5. 《采薇》
6. 《七月》
7. 《伐檀》
8. 《硕鼠》
9. 《国风·周南·桃夭》
10. 《国风·周南·关雎》
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虽然孔子没有创作诗歌,但他的思想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