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要删芜”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简文曰:‘此人所举外,虽见异,当与共论。’论者乃谓:‘支道林即谙《庄》、《老》,又善《老子》义,而《庄子》是老聃之书,故不与支道林共之。’简文曰:‘《庄子》自是老聃书,而世以《庄子》属向、郭,向、郭虽注《庄子》,未敢共老、庄并论。若以向、郭为《庄子》义,则《庄子》与《老子》可并乎?’于是四坐各言其理,咸以支道林为胜。支道林曰:‘天下莫若道为第一,故拟诸老、庄,老、庄可得而共论乎?’简文曰:‘老、庄可共论,正为是不同耳。’支道林曰:‘不同之论,即共论也。’简文捉笔曰:‘若其不同,共论何为?’支道林曰:‘将无同者异乎?’简文亦欣然无以应。”这里的“举要删芜”意指删减冗余,提炼要点。后来,“举要删芜”这一成语被用来形容提炼要点,删减枝节,突出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