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简称“全国劳模”)是中国劳动模范的最高荣誉称号,授予在长期劳动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成绩显著,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截至2023,具体的全国劳模人数每年都会有所变动,需要查阅最新的官方发布数据。以下是全国劳动模范的评定标准:
1. 政治条件:热爱祖国,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 工作成绩:
工人:在生产第一线,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技术精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生产中做出优异成绩,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坚持劳动生产,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大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在发展经济作物、养殖业、林业、牧业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知识分子:在科学技术工作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设计、教育、卫生、体育等工作,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对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有显著贡献。
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管理、技术监督、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显著成绩,对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有突出贡献。
3. 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能够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4. 荣誉记录:在过去的评选中,如果曾经获得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将作为全国劳动模范评选的重要参考。
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工作由各级工会组织负责,每两年评选一次。具体评选流程包括提名推荐、资格审查、评审、公示等环节。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将受到国家表彰,并享有相应的荣誉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