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刑而王”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告子下》。
原文如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罪莫大焉。窃国者诸侯,窃盗者臣,窃贼者民。此三者,刑仁讲义,皆大乱也。子墨子兼爱,交相利也。夫差,为政用众,非吾所谓仁也。‘吾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故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者,不祥。”
“当刑而王”即“当刑而王天下”,意思是说,当刑罚盛行的时候,正是王天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