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急轻重”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窦融传》:
“融曰:‘臣众虽弱,久服王化,诚能发奔命之兵,蹑乌桓之迹,因鲜卑之背,击其不意,破北狄之众,降乌桓之兵,庶乎可取,迟疑未有决也。’光武曰:‘将军之策,深中隐括,既筹之已审,何疑之事?’融对曰:‘臣闻兵者,事之急者也;事急,则易为变。易为变,难为制。故圣人云:“缓之则退,急之则进。”是以有国有家者,急则治,缓则乱。’”
意思是说,用兵之事,事情紧迫,就易发生变化,易变化就难控制。因此有国有家的人,在事情紧迫的时候容易治理,事情缓和的时候容易出乱子。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