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否应该弃医从文,这是一个历史问题,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鲁迅个人的经历来分析。
在鲁迅生活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问题。鲁迅原本学习医学,希望以此救国救民。然而,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目睹了日本军医在救治中国士兵时,竟然因为士兵来自不同的省份而区别对待,这让鲁迅深感中国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他意识到,仅仅从医学角度出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因此他决定弃医从文,通过文学创作来唤醒民众,提高国民意识,推动社会变革。
如果鲁迅活在当下,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医学发展已经与鲁迅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医学在救治病患、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从鲁迅的精神内核来看,他关注社会问题、追求民族复兴的信念并未改变。如果鲁迅活在当下,他可能会继续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文学创作或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至于是否还会选择弃医从文,这取决于他个人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鲁迅的文学成就已经超越了医学,他可能会更加坚定地走文学创作这条路。
鲁迅弃医从文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如果他活在当下,是否会选择弃医从文,则取决于他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