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词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词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下是“谷”字古今词义的一些变化:
1. 古义:山谷,即山间狭长的地带,多指山涧或山沟。
例句:《诗经·小雅·谷风》:“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2. 古义:谷物,泛指各种粮食作物。
例句:《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3. 古义:谷仓,即存放粮食的仓库。
例句:《史记·货殖列传》:“秦始皇帝并天下,天下已定,乃召群臣议,曰:‘吾闻昔者,周公治天下,营成周以为都,制礼作乐,作诗书,定法度,大封同姓,以为藩辅,以承先王之统,诸侯不敢叛。吾欲效之,宜如何?’群臣对曰:‘昔周公营成周,立诸侯,定法度,立谷仓,以备饥馑,今陛下宜效之。’”
4. 今义:谷物,指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等。
例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5. 今义:比喻,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
例句:《红楼梦》:“他(贾宝玉)道:‘我倒象个谷子,他(林黛玉)倒象个麦子。’”
“谷”字在古今词义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具体的地理、农业领域扩展到比喻、象征等抽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