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的自述,意思是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于学习。以下是一个类似的例子,用以说明这种立志于学习的精神:
李明,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自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在他十五岁那年,他目睹了家乡因为缺乏教育而导致的贫困和落后,这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
在那个年纪,许多同龄人还在玩耍和享受青春,而李明却开始刻苦学习,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家乡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开启他们的未来。他告诉自己:“吾十五而志于学,我要用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知识的力量。”
于是,李明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则偷偷地读书。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环境的艰苦,最终考上了师范院校。在大学期间,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毕业后,李明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点燃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李明的故事,正是“吾十五而志于学”精神的现代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志学习、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