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幼儿园北斗七星科学小实验
课时:1课时
年级:大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斗七星的基本特征和方位。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认识北斗七星的位置和形状。
2. 通过实验,理解北斗七星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教学难点:
1. 理解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移动规律。
2. 将实验结果与实际观察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北斗七星模型或图片
2. 小灯笼或手电筒
3. 纸、笔、剪刀
4. 实验场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北斗七星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北斗七星的形状和位置。
2. 提问:你们知道北斗七星在哪里吗?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二、基本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解北斗七星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2. 引导幼儿了解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方位和移动规律。
三、实验准备
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并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幼儿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实验。
四、实验操作
1. 幼儿使用小灯笼或手电筒,模拟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移动。
2.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北斗七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幼儿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移动规律。
2. 教师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加深对北斗七星的认识。
六、分享与总结
1. 幼儿分组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夜晚的北斗七星,并与家人分享观察结果。
2.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天文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幼儿对北斗七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