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在1959年提出的。该理论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因素,它们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
激励因素(Motivators)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这些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相关,包括:
1. 工作成就: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后获得的成就感。
2. 工作认可:来自上级、同事或客户的认可和赞扬。
3. 工作责任:承担重要责任和任务的机会。
4. 工作成长:个人技能和能力的提升机会。
5. 工作自主性: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决策权。
6. 工作挑战性: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
7. 工作意义:工作对个人或社会有重要意义。
当这些激励因素得到满足时,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会提高。然而,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不会降低,但也不会提高。
与激励因素相对的是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这些因素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包括:
1. 工资:合理的薪酬水平。
2. 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安全、舒适、整洁等。
3. 工作保障:稳定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机会。
4. 人际关系:与同事、上级和下属的良好关系。
5. 工作时间: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当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员工的不满意度会降低;但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的不满意度会上升,从而影响工作绩效。
总结来说,激励因素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关键因素,而保健因素则是维持员工基本工作满意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