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辟”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意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意义:
1. 开辟、创立:指开始建立或开拓一个新的领域、事业等。
例句:“辟地千里,开疆拓土。”(开辟千里土地,开拓疆域。)
2. 征召、征用:指征召人才或征用物资。
例句:“辟召天下贤才。”(征召天下有才能的人。)
3. 避免或避开:指避免某种不利的状况或事物。
例句:“辟邪说,息诽谤。”(避免邪说,停止诽谤。)
4. 征服、平定:指用武力或政治手段使某地或某人服从。
例句:“辟四方,定天下。”(征服四方,平定天下。)
5. 招待、宴请:指邀请人前来共进饮食。
例句:“辟宴群臣。”(宴请群臣。)
6. 分开、分开来:指将事物分开或分开处理。
例句:“辟邪说,正人心。”(分开邪说,端正人心。)
7. 指代“法度、规定”:指一定的法则或规章制度。
例句:“法者,国之辟也。”(法度,是国家的基本规定。)
8. 指代“开辟的道路、道路的分支”:如“三辟”指三条道路。
例句:“三辟皆通,四通八达。”(三条道路都畅通,四面八方都能到达。)
在不同的语境中,“辟”的具体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