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者,国之宝也,民之魂也。古之君子,言行一致,以诚为本,以信为用。夫诚信,犹日月之照,水火之济,不可须臾离也。
昔者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心之真也;信者,言之实也。诚则形于外,信则著于内。内外相应,表里如一,斯为诚信矣。
《礼记》有云:“信近于道,信为人之本。”是以君子立身,必以诚信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以诚信为先。
夫诚信者,不欺不诈,不虚不伪。如松柏之常青,如金玉之可贵。君子持诚信,如持玉璧,不敢轻掷;如持明镜,不敢污秽。
是以古之君子,不欺乎人,不欺乎己。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以信相守。遇事不苟且,遇利不贪图,遇困不退缩,遇险不惊慌。
诚者,天地之经也,而可欺乎?信者,人心之主也,而可妄乎?故君子必慎其独,修其身,正其心,诚其意,而后可以事人,可以事君,可以事天下。
是以诚信者,国之瑞,民之福。有诚信之国,必兴;有诚信之民,必强。诚信之行,虽微必著,虽隐必彰。愿我辈皆怀诚信之心,行诚信之事,以成诚信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