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利诱”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民之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好利而恶害,是谓民之常性。故先王顺为之制,使由之,则乐易以教;不使由之,则烦冤以怒。故《夏书》曰:‘民可近,不可下。民近则喜,民下则怨。’先王知其然,故因民之欲而利之也。或为之法,或为之令,或为之教,或为之守。凡此四者,先王所以化民也。故曰:‘先王以顺民之欲,使由之,则乐易以教;不使由之,则烦冤以怒。’”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圣王知道民众的常性,因此顺应民众的欲望来引导他们,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如果违背了民众的意愿,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愤怒。所以,古代圣王通过制定法律、发布命令、进行教育和维护秩序来教化民众。这句话中的“或为之法,或为之令,或为之教,或为之守”就是“威胁利诱”的出处。